精神分析取向伴侶治療


【課程編號】010307
【講師】: 鄧惠文
Speaker Bio: 

 

Photo by:couscouschocolat on Flickr License: Creative Commons

請注意!本課程上課場地已變更至「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B1表演廳」(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<和平東路口>)

客體關係伴侶治療所採用的理論基礎包括:費爾貝恩(Ronald Fairbairn)、溫尼考特(Donald Winnicott)等英國獨立學派的論述 ; 克萊恩( Melanie Klein)學派的觀點 ; 以及迪克斯(Dicks)根據這些(特別是費爾貝恩的理論)發展出的「伴侶間的客體觀點」。其他如比昂(Bion)、金納(Zinner)等人的貢獻,也是需要熟習的。

本課程將初步介紹這些理論基礎,並以案例講述如何運用移情(transference)與反移情(counter-transference)的詮釋。

 

客體關係治療的基本概念

    雖然上述各理論流派之間存在著歧異,客體關係治療(不論是個人治療或伴侶治療)的共同概念是:

1. 強調心性發展的早期,認為嬰兒與主要照顧者(母親)的關係是形成心理結構(psychic structure)的關鍵。在此結構中,某些無法承受的母嬰關係(例如對嬰兒有限的發展能力而言,被感知為過度威脅或過度挫折的經驗)會被嬰兒從自我意識中分裂(split)潛抑(repressed)。被分裂和潛抑的不只是客體,而是一組自我與客體的關係,它們包括三個部份: 客體的一部分(例如:母親令人失望的部份被分裂,另成一個壞的母親客體)、自我的一部份(與壞母親客體相應的自我,例如不好的、不值得被滿足的自我)、以及在此關係中無法承受的情感(例如對於壞母親客體的憤怒或恐懼)。如此逐漸形成的內在架構,將持續影響個體的感知與對外的互動。

2. 治療關注內在的客體關係,外界的人際關係可被理解為內在客體關係的再現。不過,在個體形成基礎的心理架構之後,與外在客體的互動也會回饋到內在架構中,發生加強或重整,正因如此,治療才有機會改變個案的內在世界。

3. 治療的焦點在於個案與治療師之間正在進行的關係(the ongoing relationships)。一方面治療關係是最能提供洞見的現場體驗關係,另一方面,治療關係必須提供足夠好的抱持環境(holding),才能協助個案承受再次活化潛抑客體關係的恐懼,進而面對並修通。因此,個案與治療師之間的移情與反移情必須成為治療與詮釋的重點。

 

客體關係伴侶治療的架構與內涵

    基本上,客體關係伴侶治療的架構必須比照一個精神分析的架構,包括定時、費用、請假、額外聯繫的限制與約定、不採取指導或教育、不主導探詢、謹慎詮釋與治療者的關係等等。實務上,要在伴侶治療中堅持精神分析的模式,是足具挑戰的。即使是非常優秀的個人精神分析師,進入需要同時面對兩個人的伴侶治療,這倆人不斷地衝突、激烈地攻擊彼此但又不容許分開時,治療師很容易在壓力下亟欲取回治療的操作感與存在感,轉而訴諸認知式、指導式的做法,失去了精神分析最重要的框架(frame),也因此失去重現內在客體關係、處理潛意識防衛並促成改變的機會。

    對於這個入門的困難,治療者需要把握一個重要的觀點--迪克斯提出的「婚姻聯合人格」(marital joint personality),意指一對伴侶或夫妻在潛意識中互相選擇了對方,共同創造並維持著某種互動模式。治療師面對的不僅是兩個人,更有效的看法是把一對伴侶視為「兩人合力呈現的一個聯合人格」。表面上,一對夫妻可能因為意見分歧才不斷爭吵,但在潛意識中,他們可能都因為過去的客體關係而抗拒親密,或是需要攻擊對方,藉此重歷與內在客體的關係。

    Dicks曾提出三種假設以解釋這些狀況,在<假設1>(Dick’s hypothesis 1)中,伴侶的爭吵起因於其中一個(或兩個都是)不符合另一個人內心對於伴侶的預設與幻想,例如一個妻子婚前以為個性溫和的丈夫會像她深愛的父親一般,能夠打造出一個幸福的家庭,但婚後卻感覺「先生的溫和根本就是被動與消極」,終究不像她的父親,於是開始不斷地挑釁、言語攻擊丈夫。而在<假設1A>中,憤怒起因於原本選擇了一個看似與內心負面客體相反的對象,最後卻發現伴侶還是跟負面客體一樣,例如一個讓人受挫的母親或父親客體。第三種是<假設2>,在伴侶身上發現曾經被割捨潛抑的某種自我特質,受其吸引而交往,但又因為內在對此部分有未解決的矛盾,而不斷地攻擊懷有此特質的伴侶。這些源自內在經驗的失望,激起強烈的情緒,引發固著的衝突,需要對此進行詮釋,協助伴侶認識他們潛意識中共謀(collude) 的防衛。

    親密關係能引起無限的期待,也能擾動最深沉的混亂。為了達到與伴侶的親密融合,附帶條件可能是某種程度的自我消失、理想化的破滅、接納不完美、放棄與內在客體的矛盾連結,對此終極的恐懼是失落(loss),是個體長期抵抗並試圖避免的。客體關係伴侶治療著重於此,透過細微的觀察與互動,也探索聯想、幻想、夢境,以期瞭解使個體停滯的分裂客體關係,並加以修復。為此治療者和被治療者都需要長期的投入和心理上的耐力。

 

鄧惠文

 

 

鄧惠文醫師 主講

 

現職:

會心診所院長

從事精神分析取向的個人/伴侶治療

台安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

台北醫學大學講師
 

學歷:

台北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
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所碩士

英國塔維史托克心理治療中心(Tavistock and Portman Clinic)進修

英國塔維史托克伴侶關係研究中心(Tavistock Center for Couple Relationships)進修

美國國際心理治療機構 (International Psychotherapy Institute)北京大學精神分析婚姻治療師培訓

英國SAP榮格分析學會(Society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)進修


經歷:

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

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

 

 

  • 【線上報名】
  • 單元 日期 名稱 單元
    報名
    精神分析取向伴侶治療 A全系列報名
    • *不允許單元報名

    本課程目前不接受報名,歡迎參考吾境思塾其他相關課程

 

【課程日期說明】: 
  • 20121130日(五)7-9pm

 

  • 【費用】 全系列報名800
  • 以學生價報名者請於現場簽到時出示公私立學校有效學生證。
  •  
  • 【學生價】 全系列報名500
  • (各種優惠僅可擇一使用)

 

【參與資格】: 
  • 本講座適合心理相關專業人員以及對精神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參與。

 

【注意事項】: 
  • 本課程因學員人數較多,上課場地已變更至「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B1表演廳」(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<和平東路口>),請特別注意!

  • 1. 為便於相關作業與場地人數限制,請事先報名;額滿即截止報名。
  • 2. 報名與繳費:請於吾境思塾網站之線上報名系統報名繳費。
  • 3. 課程開始前,報名及繳費完成後,7日內可全額退費,7日後可退費80%。 課程開始後,恕不退費。
  • 4. 洽詢: e-mail : info@ianalysis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