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的理論+活著


【課程編號】120204
Speaker Bio: 
  •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訓練分析師、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、文化人類學博士

 


活著:Donald Winnicott

本課程為純線上課程,為2018年周仁宇分析師課程錄影影片。課程有十堂,共10部影片約15小時。

 
怎樣才算真正活著?怎樣才算沒有錯過一生?是蓋起安全的城堡?還是勇敢地飛翔?
 
溫尼考特從他小兒科以及精神分析的診療室裡,提出以下的解答:夠好的母親、錯覺、真我、假我、過渡客體、抱持的環境、孤獨的能力 ... ... 這些令人眩目折服的概念其實都在反覆談論同一件事:愛與自由的相生相剋。
 
他鍥而不捨地說明:有人熱切追求,有人只能避免危險;有人同時擁有安全港灣、熾烈愛戀以及自由天地,有人就算付出生命的代價,也得不到愛得不到自由。他說,這一切迂迴繁複的人間世事,都起於一個簡明單純的開端。
 
我們,能扭轉那開端所設下的結局嗎?
 
本課程將選讀溫尼考特最重要的十六篇論文,這不止涉及心理治療與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與技術,也涉及對生命最深沈的思索。
 
課程大綱:

1. Infant Observation

嬰兒觀察:溫尼考特的一生以及他的小兒科診療室

天命之謂性
Winnicott, D.W. (1941). The Observation of Infants in a Set Situation. IJPA, 22:229-249.
 

2. Moments of Illusion and Ruthless Love

錯覺以及無情的愛:人間世事的簡明開端

率性之謂道
Winnicott, D.W. (1945). Primitive Emotional Development. IJPA, 26:137-143
參考文獻:Ogden, T.H. (2001). Reading Winnicott. Psychoanal Q., 70:299-323
 

3. The True Self and the False Self

真我以及假我:如果只有假的我可以被愛 … …

修道之謂教
Winnicott, D. W. (1947): Hate in the Counter-Transference. IJPA, 30:69-74.
Winnicott, D.W. (1949). Mind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Psyche-Soma. In Through Paediatrics to Psycho-Analysis. London: The Hogarth Press and the Institute of Psycho-Analysis. Pp. 243-254.
 

4. Transitional Objects, Transitional Phenomena and Disillusionment

過渡客體:穿越幻滅向著經驗前進的旅程

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
Winnicott, D.W. (1953).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 - A Study of the First Not-Me Possession. IJPA, 34:89-97 / (1971).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. In Playing and Reality. London: Routledge. 
 

5. Therapeutic Regression

有療效的退行:為了弄懂不得不回到過去

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
Winnicott, D.W. (1954). Metapsych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Regression Within the Psycho-Analytical Set-Up. IJPA, 36:16-26 
Winnicott, D.W. (1963). Fear of Breakdown. Int. Rev. Psycho-Anal., 1:103-107
 

6. The Capacity to be Alone

孤獨:經過長途跋涉才終於得到的能力

故君子慎其獨也
Winnicott, D.W. (1958). The Capacity to be Alone. IJPA, 39:416-420
Winnicott, D.W. (1971). Therapeutic Consultation. Part 1. London: The Hogarth Press
 

7. Holding and Impingement: The Good Enough Mother

抱持與侵擾:以可承受的劑量一點一滴把世界介紹給孩子

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
Winnicott, D.W. (1960). The Theory of the Parent-Infant Relationship. IJPA, 41:585-595
 

8. The Use of an Object: Object Relating vs. Object Use

客體的使用:關心以及使用他人的能力

發而皆中節謂之和
Winnicott, D.W. (1963).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acity for concern. In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. London: The Hogarth Press and the Institute of Psycho-Analysis. Pp. 73-82 
Winnicott, D.W. (1968). The Use of an Object. IJPA, 50:711-716
 

9. Communicating and Not-Communicating

溝通與不溝通,我們如何找到對方?

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

Winnicott, D.W. (1965). Chap 11. Classification: Is there a PsychoAnalytic Contribution to Psychiatric Classification? In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. London: The Hogarth Press and the Institute of PsychoAnalysis. (1959–1964)

Winnicott, D.W. (1963). Communicating and Not Communicating Leading to a Study of Certain Opposites. In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. London: The Hogarth Press and the Institute of Psycho-Analysis. Pp. 179-192.
Winnicott, D.W. (1968). Playing: Its Theoretical Status in the Clinical Situation. IJPA, 49:591-599
 

10. Creativity: Being vs. Doing

創造力:避免危險的人生以及熱切追求的人生

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
Winnicott, D.W. (1971). Creativity and its origin. In Playing and Reality. London: Tavistock Publications. Pp. 65-85
Winnicott, D.W. (1962). Chap 15. The Aims of Psycho-Analytical Treatment. In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. London: The Hogarth Press and the Institute of Psycho-Analysis. Pp. 166-170.
 

 

 

本課程為純線上課程,預計於2024年1/20上線。課程有七堂,共7部影片約10.5小時。

愛的理論:溫尼考特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

 
獻給那些覺得自己沒有天分的人 ……
 
七個靜夜反思時用來靠近並面對自己的概念。
七個實務工作中用來體會並回應個案的概念。
每個都能在七分鐘內講完,但它們的意義和應用一生無法窮盡。
對於曾經協助我這個沒有天分的人理解溫尼考特的個案和督生,
謹此獻上最深的感謝。
 

時代變化太快,挑戰太多,我們被迫不斷重新定義自己、找尋活路。但若這一切超過我們的能力,恐怖的便是活著,不是死去。

決定我們能不能存活的,是愛。

愛也是解鎖溫尼考特學說的關鍵。他說:生命最初的愛,讓嬰兒敢於活著,敢於接受生命的苦難。他從無數角度切入這個主題,最後得到一個令人心痛但充滿力量的理論。

本課程透過七個概念來介紹這個愛的理論,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態度和方法。它們或許能讓我們在各種形式的愛(父母、愛情、手足、師生、宗教、朋友……)以及治療裡,與我們關心的人一起尋找活下去的勇氣。

 

課程大綱:

1. 愛與要的差別

1)   移動性、對立、攻擊、情欲、融合…… 這一串解鎖溫尼考特學說的通關密語
2)   夠好的母親、夠好的愛情、夠好的治療…… 要如何才能成立?

________

D.W. Winnicott (1950-5) Aggression in relation to emotional development. In Through Paediatrics to Psycho-Analysis. 1975. London: Hogarth.
________

一個人的生命夾在兩段不活躍狀態之間。其中的第一段(活力由此浮現)影響人們對第二段(死亡)的看法。(D.W. Winnicott 1988, Human Nature. 132)

雖然發現出生的時候,我生在找錯遊戲中錯誤的那邊。但如果生在找錯遊戲中正確的那邊,我想我們一定不會相遇。(米津玄師 2019,まちがいさがし 0:28)

無論輪迴重生幾次,即使再也想不起來…… 哪怕這之中並無絲毫正確……(米津玄師 2023,月を見ていた 2:06… 2:35)

 

2. 自我需求與本我需求的差別

1)   面對意見極端的人時我們該如何繼續思考?
2)   什麼回應能讓意見極端的人也能繼續思考?

________

D.W. Winnicott (1960) Ego Distortion in terms of True and False Self. In 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 (1965). London: Hogarth.
________

我知道自己現在做這個工作,比起三十年前更容易也更能成功,我希望與那些還在苦練技術的人們分享,並帶給他們有朝一日能夠演奏音樂的希望。(D.W. Winnicott 1971, Therapeutic Consultations in Child Psychiatry. 6)

你會發現,事情完全不是你以為的那樣。(Bernard Werber 1991, Les Fourmis 《螞蟻:全新譯本》 14)

我是死神(時間),萬物的毀滅者,以及所有尚未出世之眾生的源頭。(薄伽梵歌 10:34;Christopher Nolan 2023, Oppenheimer《奧本海默》中部分引述)

 

3. 驅體與心靈的關係

1)   身心症:身體想從心智那裡把心靈給搶回來
2)   兩種退行:現在必須回到過去的成功和失敗去拯救未來

________

D.W. Winnicott (1988) Human Nature. London: Free Association Books.
Dion Fortune (1932) Through the Gates of Death. Newburyport, MA: Red Wheel/Weiser.
Alice Bailey (1953) Esoteric Healing. New York: Lucis Trust.
________

在為了反應飄忽不定的母親而過度肥大的精神運作中,我們看到…… 人的思考接管並組織起來去照顧心靈軀體,但在健康的狀況下其實是環境在做這個。(D.W. Winnicott 1949, Mind and its relation to Psyche-Soma. 246)

一切疾病都是靈魂生命受抑制的結果。所有靈魂型式皆然。治療者的技藝在於釋放靈魂以使其生命流通……(Alice Bailey 1953, Esoteric Healing: A Treatise on the Seven Rays vol. 4. 5)

讓我們試著表達眼前並無塵世出路的愛,將其轉化為努力,讓世界成為迎接我們所愛之人歸來的美好處所。(Dion Fortune 1932, Through the Gates of Death. 10)

 

4. 父親與整合的關係

1)   母親內在現實裡的父親形象(以及這個形象的命運)
2)   依底帕斯結構如何讓陽奉陰違成為一種發展成就

________

D.W. Winnicott (1969) The use of an object in the context of Moses and Monotheism. In Psychoanalytic Explorations. 1989. Cambridge, MA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
________

父親的真實在場…… 扮演的角色…… 在與不在,能否建立關係,理智不理智,自由或僵化…… 若父親死亡……(D.W. Winnicott 1969, The use of an object in the context of Moses and Monotheism. 241)

他的老態愈來愈像我出生時爸照片裡的樣子,講話的速度也像。我突然覺得,爸跟媽生下了我們,想盡辦法努力工作供應我們念書,終於把我們改變成一種他們完全不能理解的生物……(吳明益 2015,《單車失竊記》。203)

這輩子來不及感謝的、道歉的話,成為夢中最期待的相逢…… 這夢境是他付出生命最後能量才抵達的甜白之境…… 他死前以堅定的藕斷絲連在腦海中見到了想念的人。(甘耀明 2015,《邦查女孩》。574… 676)

 

5. 比昂與溫尼考特的比較

1)   結合與分離(Winnicott)/橋樑與橋台(Bion)
2)   反社會與希望(Winnicott)/減法與寛容(Bion)

________

Jan Abram and Robert Hinshelwood (2023) The Clinical Paradigms of Donald Winnicott and Wilfred Bion. London: Routledge.
________

母親的乳頭和寶寶的嘴巴之間遲早會有某種接觸…… 你知道最後這點有多重要嗎?寶寶有個想法,有乳頭的乳房來了,進行了接觸。然後寶寶結束了這個念頭,轉開,然後乳頭消失……母親等待…… 寶寶再次轉向她始終願意放置乳頭的位置…… (D.W. Winnicott 1949, Close-up of mother feeding baby. 47)

C元素被用來為關係提供定錨,嘴巴是一個,乳房是另一個…… 若這兩個「錨」篡奪應該賦予橋樑的重要性,成長便會受到損害。(Wilfred Bion 1971, The Grid. 26)

 

6. AI與人類的比較

1)   人類之愛的各種殘酷限制
2)   資訊科技與生物科技的結合能否超越人類之愛?

________

D.W. Winnicott (1971). Dreaming, Fantasying, and Living: A Case-history describing a Primary Dissociation. In Playing and Reality. London: Tavistock Publications.
Yuval Noah Harari (2019) 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. New York: Random House.
伊格言。2021。《零度分離》。台北市:麥田出版。
________

躲起來很開心但沒被找到將是災難。(D.W. Winnicott 1963, Communicating and not communicating. 186)

然後我們欺騙自己那不是敵人,賦予它一個美好的名字…… 愛情。(伊格言 2021《零度分離》301)

自己離不開孩子所以要綁住孩子,這就叫父母嗎?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對方身上,這就叫家庭嗎?……為什麼談到這種話題時,不能讓話題結束在『有這樣的人,有這樣的事』就好了呢?(吉田惠里香 2022,恋せぬふたり,第2話 10:27… 21:37)

 

7. 從毀壞到過渡的歷程

1)   俄烏戰爭、以巴戰爭、台海…… 真的是死亡本能嗎?
2)   是什麼讓人在毀壞之下存活…… 真的是生之本能嗎?

________

D.W. Winnicott (1967). The Location of Cultural Experience. IJPA. 48: 368-372
________

如果社會有危險,那不是因為人的攻擊,而是因為人的攻擊受到壓抑……攻擊是愛的原始表達…… 如果失去攻擊,那麼愛的能力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喪失。(D.W. Winnicott 1950-4, Aggression in relation to emotional development. 204)

世界是殘酷的,就算如此還是愛妳,無論犧牲什麼,都要保護妳。即使這麼做是錯的,我也深信不疑。所謂的正確,就是指強烈地相信自己。(ヒグチアイ 2022,悪魔の子 0:56)

要是我死了,我連要回想起你也會辦不到。所以,我一定要戰勝,我一定要活下去。(諫山創,進撃の巨人 1-7 小さな刃 16:55)

 

 

關於這門課

 

         

 

【活著】十堂課精華片段   

    

 
 
【線上課程
1. 課程採全程線上上課(線上觀看錄影),沒有提供現場課程,報名前請先參考<<線上上課說明>>
2. 請您審慎評估您的所在地是否可順利觀看影片,現場課程開始後恕不退費
 
【合辦單位】臺灣精神分析學會
 

【學分申請】 
活著:線上課程已通過 臨床心理師(專業課程)10學分、諮商心理師(專業課程)10學分
愛的理論:線上課程將申請諮商心理師和臨床心理師繼續教育學分。
 
【課程提供資料】本課程所提供之資料僅包含每堂課之課程投影片,並不提供每堂課內容之參考文獻。
 
【課前提問】本課程開放報名學員課前提問,歡迎學員來信 info@ianalysis.com.tw 針對課程相關議題提問,講師不會一一回應所有的問題,但會蒐集學員關心的議題並融入課程當中。
 
  • 【線上報名】
  • 單元 日期 名稱 單元
    報名
    愛的理論+活著 A全系列報名
    • *不允許單元報名

 

【課程日期說明】: 
    •  

      • 《課程異動》因講師個人及課程規劃因素,【愛的理論】改為純線上課程並調整上線時間,【活著】課程觀賞期限則延期至2024/1/15。各課程觀賞期限如下,造成不便,敬請見諒!(2023.9.10更新)

      •  

      • 【活著】:
        《線上觀賞期限》2023/6/15  2024/1/15


      • 【愛的理論】:
        線上觀賞期限預計於2024/1/20上線,觀賞至2024/4/20截止

    •  

     

 

  • 【費用】 全系列報名16,500
  • 1. 本課程提供過去曾參與吾境思塾課程之學員,以「舊生優惠」價報名。 2. 以學生價報名者請於現場簽到時出示公私立學校(不含空大/社大)之有效學生證,報名全程線上上課者,請email學生證照片檔或掃瞄檔為證。 3. 本課程與「臺灣精神分析學會」合辦,合辦單位會員可享優惠價報名。
  •  
  • 【舊生優惠】全系列報名13,500
  • 【學生價】 全系列報名13,500
  • 【合辦單位人員優惠價】 全系列報名13,500
  • (各種優惠僅可擇一使用)

 

【參與資格】: 
  • 本課程適合心理師、精神科醫師、護理、社工、職能治療、校園諮商、輔導教師/導師等心理治療相關專業人員,更歡迎對文學、藝術、人性、敘事和精神分析有興趣的讀者一同參與。

 

【注意事項】: 
  • 《1》課程已全面使用電子發票,報名時請填妥二聯/三聯發票資訊,我們將於課前開立電子發票寄至您的電子信箱。

  • 1. 為便於相關作業與場地人數限制,請事先報名;額滿即截止報名。
  • 2. 報名與繳費:請於吾境思塾網站之線上報名系統報名繳費。
  • 3. 課程開始前,報名及繳費完成後,7日內可全額退費,7日後可退費80%。 課程開始後,恕不退費。
  • 4. 洽詢: e-mail : info@ianalysis.com.tw